2025年7月,武汉学院法学院法穗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怀揣着法治的微光与纯粹的爱心,踏上了前往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凉水井小学的支教之旅。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将为凉水井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为期两周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助力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抵达首日,课桌上悄然出现的姓名手卡,消解了初见的局促。“显微镜老师”“辣辣老师”“毛豆老师”……志愿者以充满童趣的自称拉近距离。破冰游戏中,本有些腼腆的孩子在游戏中渐渐放开,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老师们也融入其中,和孩子们一起奔跑、互动,用肢体语言和默契配合打破陌生感。这场充满活力的“大风车”游戏,不仅让教室充满了欢乐,更让师生间的距离在转动中悄然拉近。

“麦麦老师”王诗怡设计的《森林盗窃案》剧本杀,将法律程序转化为童话语境。孩子们化身啄木鸟法官、狐狸律师,通过搜集“露珠证言”“树叶证物”,沉浸式体验举证质证流程。一场看似游戏的庭审,悄然植入程序正义与证据意识的基因。

“辣辣老师”胡甜甜摒弃说教,创设“情绪气象站”互动墙。孩子们用晴雨图标标记心情,通过“信任触摸”“安全距离测量”等游戏,在奔跑与笑声中习得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课后,校园角落悄然贴上孩子自绘的“身体红绿灯”提示卡。

在音乐课上,“显微镜老师” 薛雯婧带着孩子们走进音乐的世界,教学唱经典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悠扬的旋律在教室里回荡,孩子们跟着老师的节奏,认真地学唱着,歌声中充满了对美好景象的向往。通过这首歌,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也领略到了歌词中所描绘的温馨画面。

手工课上,“嘻嘻老师”聂思享带来了剪纸和创意粘土画教学。孩子们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拿起剪刀和粘土,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张张普通的彩纸,在他们手中变成了形态各异的剪纸作品;一块块彩色的粘土,被塑造成了充满童趣的粘土画。手工课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舞蹈课上,“欣欣老师”赖欣怡带领孩子们学跳《开心向前飞》。动感的音乐响起,孩子们跟着老师的舞步,尽情地跳跃、旋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舞蹈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国学经典课上,“博文老师”付博文为孩子们讲解古诗词。老师用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孩子们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意境。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展现了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体育课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课程之一,“壮壮老师”周洋带来了足球、篮球、羽毛球、跳绳等丰富的运动项目。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地奔跑、跳跃,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通过体育课,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运动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美术课上,“毛豆老师”罗依婷让孩子们画出长大后想做的职业。孩子们拿起画笔,在画纸上描绘着自己的梦想,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老师…… 一幅幅充满童真的画作,展现了孩子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思想品德课上,“欧阳老师”欧阳雪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讨论,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科学实验课上,“吱吱老师”黄婉莹为孩子们揭开了 “指纹的秘密”。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有趣的实验,让他们了解到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实验,孩子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得到了激发,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志愿者踏访散居乡村的家庭,不仅更全面地了解了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辰,有的热烈明亮,有的温柔内敛,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美好。武汉学院法学院法穗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表示,原来最生动的教案,在这炊烟升起的屋檐下,在孩子们眼里的星光里,也在这随手一拍都是画的乡野里,后续他们将把家访中感受到的细节融入后续教学,用更贴心的方式陪伴孩子们成长,让每颗童心都能自在绽放。

2025年7月21日武汉学院法学院法穗志愿服务队成员、孩子们及家长齐聚一堂,用歌声、舞姿与掌声,为这段充满收获的夏令营时光画上圆满句号。法穗志愿服务队成员还为每个孩子颁发了盖上他们成长印章的奖状。

结营之际,志愿者们为每个孩子准备了单人照片,并在照片后手写了对每个孩子的祝福,字里行间饱含期许与不舍。一张张照片定格了笑容与童真,也凝固了这段双向奔赴的珍贵情谊。


离别虽有伤感,但法穗志愿者们播撒的法治微光、传递的知识力量与倾注的真诚关爱,已如萤火般汇聚,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路,也温暖了自己归途的心房。这份源于爱的联结,不会因距离而消散,它将在时光中沉淀,成为志愿者与凉水井孩子们心中共同珍藏的温柔回响。武汉学院法学院法穗志愿服务队,也将继续秉承这份初心,让法治之光照亮更多需要温暖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