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工作
团委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委工作 > 正文

像苔花一样生长——武汉学院苔米志愿服务队赴老河口市薛集中心小学开展支教活动

作者:徐诗扬、杜雨薇 摄影: 审核:戚兰 责任编辑:陈怡来源:武院青年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2日点击:

“溪流汇成海,梦站成山脉……”盛夏时节,悠扬的旋律在襄阳市老河口市薛集中心小学教室响起,武汉学院法学院“苔米”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正和当地儿童一起同台歌唱。歌声穿过时空、越过山海,跨越数百公里,一场双向奔赴在两地延续。

经过精心准备,“苔米”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7月7日入驻薛集中心小学正式开展暑期支教,用14天的坚守与付出,为乡村孩子们编织了一段满含知识温度与成长力量的夏日记忆。支教期间,志愿者们认真备课,大胆创新,用孩子们最易接受的方式,悄然点燃他们对法律知识的探索欲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开营后第一堂课,西瓜老师便带着孩子们体验了“小法官”的角色,通过分析“小方爸爸起诉厂家”等案例理解法院职能,判断“偷偷拿同学玩具”“校园欺凌行为”等是否违法让孩子们深度参与法律实践模拟。“do do do re mi… ”一串跳动的音符拉开了音乐课的序幕。小鱼老师带着孩子们开展趣味节奏游戏,配合气息训练引导大家感知韵律,稚嫩的童声混着整齐的拍手声,让整个教室都浸在欢快里。科学实验课是热闹的探索场,大山老师带着孩子们体验古老的造纸术:先将废纸细细撕碎,放入水中充分浸泡,再用工具反复研磨成浆,最后小心翼翼地将纸浆铺平晾晒……大家在一连串动手操作中玩得不亦乐乎,一点点解锁科学的奥秘。

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需求,志愿者们花足了心思。“传递能量球”趣味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带着排球在阳光下尽情奔跑跳跃;“接纳小黑点 拥抱不完美”的心理健康课成了倾诉小秘密,许下美好愿望的温暖树洞;“很高兴认识你”的手语教学用肢体语言的温度打破孩子们对特殊群体的刻板印象,而“危险诈骗我远离”情景剧,则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牢牢记住了安全知识。

志愿者们还带领孩子们触摸家乡文脉,让他们化身“薛集小导游”,借助地图定位家乡坐标,加深对故土的认知。在“环游中国”中,小佳老师带孩子们“云游”天安门广场、故宫、长城等历史文化古迹,一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结系千年韵,巧手传文脉”里,小月老师则引导孩子们品味“结”与“吉”的谐音智慧,手把手教大家编织中国结,让孩子们在与千年工艺的跨时空对话中,真切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支教的温度早已延伸到课堂之外。志愿者们利用周末走访学生家庭,带去了精心准备的学习用品、颜料和玩具。家长与孩子们早早候在门口,孩子们接过礼物时,脸上洋溢着按捺不住的雀跃。志愿者们拿出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画作,细细向家长讲述每一幅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还笑着鼓励孩子,把课堂上学的手势舞表演给家人看。看着孩子跟着节奏认真律动、放声歌唱,家长们的脸上满是欣慰与感动。这场家访,不仅让家长真切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与变化,更让教育的暖意在家校之间静静流淌,温柔蔓延。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稚嫩的童声清亮地回荡在教室里,孩子们伴着悠扬的节奏轻轻摆动身体,进行着最后的课堂成果展示。窗外手工展台上,“梦幻乐园”“最美家乡”“姓氏画等作品静静陈列,诉说成长,画中代表老师昵称的小图案更藏着孩子们纯粹的喜爱。志愿者们站上讲台,红着眼眶分享相处的点滴,给每个孩子递上带着祝福的小礼物。最后,大家挤到后排黑板前共同写下名字:老师们附上“愿如苔花般勇敢生长”的祝愿,孩子们则一笔一划写上“我喜欢老师”“老师辛苦了”,稚嫩字迹里满是不舍。这面签满名字的黑板,成了这段时光最暖的见证。

历经14天乡村支教实践,武汉学院“苔米”志愿服务队用爱心与知识为薛集镇的孩子们打开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这场青春与童心的“双向奔赴”,不仅点亮了乡村孩子的假期,也为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正如“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寓意,这支年轻的队伍正以微小力量汇聚成光,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让成长的种子在夏日里悄然萌发。


Copyright By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武汉学院学生工作处(部) 鄂学生工作处(部)公网安备 42011502001225号 鄂lCP备10014564号-1